2025-01-14 09:29 点击次数:182
招商添荣3个月定开债A为债券型-长债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98.97%,现金占净值比0.05%。
AI热潮继续,英伟达市值历史上首次超越微软,晋升全球第一;SpaceX“筷子夹火箭”,人类距离登陆火星或许已不再遥远;谷歌量子计算芯片Willow年末登场,现在的量子计算会是十年前的AI吗?
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一件件具有影响力的商业事件给2024留下特殊的印记。
AI热潮继续,各家巨头豪掷千金购置AI芯片,这助推英伟达市值历史上首次超越微软,晋升全球第一。
特斯拉则经历“大跌大涨”,股价年内低点反弹250%,其背后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All in”特朗普政治豪赌所获得的丰厚回报。
马斯克旗下SpaceX的火箭技术也在悄然取得进展,完成 “筷子回收”壮举,实现星舰成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的重要里程碑,人类距离登陆火星或许已不再遥远。
谷歌则在年末向市场抛出量子计算芯片Willow的重磅消息,现在的量子计算会是十年前的AI吗?
博通则向市场描绘了AI芯片市场新的竞争格局:未来几年,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许将在生成式AI的应用中逐渐从昂贵的GPU中夺取市场份额。
有胜利者,自然也有失意者。伴随着英伟达、博通等芯片“新王”崛起,英特尔这家老牌半导体公司似乎正被时代抛弃。财报爆雷,CEO离职,公司分拆的命运或许已经无法避免。
临近年末,华尔街见闻盘点具有代表性的2024全球十大商业事件:
特斯拉股价年内低位反弹250%,马斯克豪赌收获巨额回报
作为从年内低点反弹250%,全年上涨近70%的大牛股,特斯拉今年的表现真可谓“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2024年伊始,特斯拉就遭遇多重利空:全球电车需求持续放缓、中美市场再次降价,汽车租赁巨头赫兹对电动车市场的态度大变。
持续的利空冲击下,特斯拉股价暴跌,仅1月单月跌幅就达到了25%,全年的最大回撤更是达到44%,几乎腰斩。
股价下跌之际,华尔街分析师们也开始公开唱衰,认为特斯拉曾经强劲的增长能力已不再,公司高估值背后的高增长或许已无法兑现。甚至有分析师开始讨论将特斯拉踢出科技股“七姐妹”,以通信芯片巨头博通取而代之。
马斯克自己也是麻烦不断,先是特拉华州法官质疑马斯克55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无效,质疑薪酬计划没有充分披露需要达到的业绩目标,也没有考虑到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媒体随后又对马斯克私生活展开攻击,称马斯克涉嫌滥用可卡因、摇头丸、迷幻药等药物,这让SpaceX和特斯拉的高管感到担忧。
对于内忧外患,马斯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直接予以回击。在特斯拉方面,其先是通过持续降价稳住公司销量。随后更是“冻结”进度领先的Model 2,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大饼”丢向市场,豪赌无人驾驶市场,稳住市场对于特斯拉未来成长性的信心。
在天价薪酬方面,马斯克则是直接发动散户股东,在股东大会批准560亿薪酬计划的同时,宣布将公司地址搬迁至德州,从而规避特拉华州法官的干涉。
但马克斯更大的赌注则是在政治方面。早在特朗普竞选早期,马斯克便提供了大量竞选资金。在特朗普遇刺后,马斯克更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对特朗普的支持。随后频频参加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与其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对话,“All in”特朗普。
这种“政治豪赌”在3个月后最终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伴随着特朗普民调一路领先,11月最终胜选,特斯拉股价坐上火箭,2个月直接翻番,三年来首创历史新高。
相比其他硅谷及科技大佬“排着队”讨好特朗普,马斯克俨然“局内人”,在深度参与特朗普各项人士任免的同时,直接加入特朗普“政府效率部”(DOGE),参与政府开支削减计划。
作为特朗普胜选的“头号功臣”,马斯克的政治资源也快速飞升,特斯拉未来的成长想象空间也全部打开。
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SpaceX的火星梦也更近一步。马斯克曾表示,在民主党执政下,SpaceX实现“火星梦”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共和党执政下,SpaceX从政府部门获得的支持可能更大。
SpaceX完成 “筷子回收”壮举,马斯克火星梦更进一步?
在马斯克豪取政治资源的同时,SpaceX的火箭技术也在悄然取得进展。
在今年6月初的四次试飞中,SpaceX巨型星舰首次实现海面软着陆,各关键环节的表现堪称完美。巨型星舰火箭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星际基地发射。
随后新增加的热分离环弹射任务顺利完成,超重型助推器在发射约10分钟后也成功在墨西哥湾溅落,这是超重助推器首次实现受控返回。
经过66分钟的飞行,星舰再入大气层,虽然经过黑障区时至少有一个襟翼遭到严重破坏、部分隔热瓦脱落,但最终成功地溅落在印度洋,实现了本次测试的主要目标。
而到10月份,SpaceX更是在第五次试飞中完成了 “筷子回收”的壮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
作为第五次试飞,本次试飞的主要目的就是尝试首次回收助推器。直播画面显示,在烧尽大部分燃料并和一级航天器分离后,这座长约232英尺(71 米)、搭载了33台发动机的超重型助推器从高空降落,并缓慢靠近发射塔架。
在经过多次减速后,略带倾斜的“超级重型”助推器在半空中被发射塔架伸出的两条机械臂精确地“环抱”,堪称“丝滑”地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空中回收。发射塔的机械臂成功捕获了返回地面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实现了星舰成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目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与其他航天设备相比更为狭长的外形,SpaceX将回收机构的机械臂命名为“筷子(Chopsticks)”,因此空中回收的这一画面也被各大媒体形象地比喻为“筷子夹火箭”。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Play Video
Play
Loaded: 0%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0:00
1x
Playback Rate
2x1.5x1.25x1x, selected0.75xMute
Fullscreen
This is a modal window.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media.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Text
Color
White
Black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Background
Color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Window
Color
Black
White
Red
Green
Blue
Yellow
Magenta
Cyan
Transparency
Transparent
Semi-Transparent
Opaque
Font Size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300%
400%
Text Edge Style
None
Raised
Depressed
Uniform
Dropshadow
Font Family
Proportional Sans-Serif
Monospace Sans-Serif
Proportional Serif
Monospace Serif
Casual
Script
Small Caps
Reset restore all settings to the default valuesDone
Close Modal Dialog
End of dialog window.
目前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采用着陆腿回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功率非常高,但缺点在于后续重复利用比较麻烦,需要从着陆场长途转运,无法满足SpaceX高频次发射的需求。
而“筷子夹火箭”虽然技术实现难度大,但火箭回收后直接可以与发射塔架对接,后续的检查、加注燃料等步骤可以直接进行,极大减少了发射准备时间。
伴随着实验成功,马斯克距离兑现其“火星无人飞船”的承诺更近一步。
史上首次!英伟达市值超越微软,晋升全球第一
伴随着投资者热炒AI股,美国科技巨头也迎来“新王”。
美东时间6月17日周二,英伟达股价一举超越了此前占据市值榜首的微软,历史上首次荣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
自2020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增长了22倍以上。这一增长得益于其在AI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使用的AI芯片市场,英伟达占据了约80%的份额。
随着OpenAI、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等公司对处理器的大量需求,英伟达的业务迅速增长。由于需求火爆,H100的交付周期长达36周到52周不等。
在华尔街看来,GPU投资才刚刚起步,AI供应链的投资增长将会对其产生乘数效应:每100美元的云资本支出将转化为30-40美元的AI收入,这意味着在GPU上的投资将成倍增加。
考虑到GPU开发技术复杂,如一块Grace Hopper 100芯片包含35000个组件,重量达35公斤,英伟达凭借长期的积累,在该领域拥有较为宽阔的技术“护城河”。
因此尽管越来越多同行“下海”自主研发AI芯片,英伟达算力“一哥”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动摇。
量子芯片横空出世,十年前的AI?
谷歌在年末向市场抛出重磅消息:量子计算芯片 Willow。
根据谷歌官方信息,Willow在基准测试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在不到5分钟内完成了一项标准计算,而这需要顶尖超算超过 10^25 年——比宇宙年龄还长!
与之前谷歌声称其量子计算机Sycamore实现“量子霸权”不同,谷歌没有宣称Willow实现了“量子霸权”,而是强调了其在“超越经典计算”方面的成就。
2019年,谷歌公开亮相其上一代量子计算机Sycamore,并宣传它仅用200秒就完成了一项计算,而这项计算理论上需要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10000年才能完成。
Willow芯片拥有105个量子比特,这使得它在量子纠错和随机电路采样(RCS)方面达到了同类最佳性能。
在RCS基准测试中,Willow芯片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标准计算,而这项计算对于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来说,需要超过10^25年——不仅远超宇宙的年龄,也远远超出了我们对传统计算能力的理解。
谷歌量子计算的进展直接引发量子计算公司股价疯涨。D-WaveQuantum一周大涨74%,RigettiComputing上涨78%,QuantumComputing股价翻了一倍多,昆腾更是飙升523%。
对于投资界而言,现在量子计算等于十年前的AI。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潮后,投资者正在寻找下一个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技术前沿。这一点尤其重要。
尽管量子计算引发了广泛讨论,但其实际发展状况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投资者对量子计算的关注度虽有上升,但仍远低于人工智能领域。公众对量子计算的搜索兴趣也有所增加,但与人工智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在财报和文件中提及量子计算的频率有所上升,但基数仍然较低。
AI从训练到推理大转变,ASIC、博通崛起
伴随着年末,AI市场也经历剧变,英伟达退潮,博通登场。
12月12日,博通发布了截至11月3日的公司第四财季财报。AI需求推动下,公司2024财年总营收、利润和半导体收入齐创新高。
公司CEO Hock Tan更是分析师电话会上“放卫星”,称预计2027年市场对定制款AI芯片(ASIC)的需求规模为600亿至900亿美元。而在AI芯片方面,博通有两家额外的超级(计算)客户,预计新客户将在2027年之前带来收入。
Hock Tan表示:
“我们目前有三家超大规模客户,他们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多代AI XPU路线图,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以不同速度部署。我们相信,到2027年,他们每家都计划在单一架构上部署100万XPU集群。”
市场分析认为,博通CEO的预测实际上讲了一个ASIC的超大叙事:2027年AI收入600-900亿美金SAM(serviceable adressable market),意味着从今年到2027年,AI收入(AISC+网络)几乎每年翻倍。这意味着,博通“认为”或“希望3年后实现” ASIC与GPU至少平分天下,甚至替代。
博通的财报震动了市场,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飙升38%,市值突破1.2万亿美元。ASIC(专用集成电路)AI芯片成为市场焦点。
博通的暴涨让人不禁联想到2023年的英伟达,当时英伟达发布的财报超预期,带动了股价的井喷式上涨。
伴随着博通的暴涨,英伟达应声下跌。分析认为,华尔街正在关注大型科技公司对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需求,这可能是导致英伟达股票下跌的原因之一。
未来几年,定制芯片将在生成式AI的应用中逐渐从昂贵的GPU中夺取市场份额。尽管GPU在AI训练中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ASIC的崛起让投资者对如Meta和Alphabet等公司是否会转向ASIC产生了疑问。
苹果Vision Pro,高定价下,果粉也不买账
iPhone之后,苹果的下一个爆款硬件究竟在哪?
今年2月初,苹果Vision Pro正式发售。开售5分钟,服务器就被挤爆。预售半小时,实体店铺直接售罄。苹果上一次这样引发全世界瞩目,还是在2007年,第一款iPhone上市的时候。
十七年了,苹果一直在寻找「下一个iPhone」,但就目前市场反馈而言,Vision Pro显然无法挑大梁。
在经历初期的市场亢奋后,Vision Pro的热度急速下跌。售价过高,市场需求低迷,平台应用数量均增长缓慢。
而到10月末,市场传出苹果决定停产初代Vision Pro的消息。作为替代方案,苹果可能于2025年发布一款更便宜的头显。
对于苹果来说,Vision Pro是其多年来在新产品类别上最大的赌注。然而,苹果在这个领域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Meta了,Meta不仅卖了好几年头显,而且售价更为便宜。
正如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Vision Pro正式发售前分析的那样,在新型计算终端的噱头和新鲜感退潮后,Vision Pro能否凭借实用性继续维持需求热度,取决于产品定位与关键应用是否清楚与正确。
十年造车成一梦,苹果转向AI还来得及吗?
不止Vision Pro,2024年苹果还悄然放弃了已经筹备了10年的电车项目。
据媒体披露,苹果内部已取消电动汽车计划,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将转向AI。这意味着苹果投入数十亿美元的造车努力戛然而止。
苹果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年由库克批准,苹果启动Titan计划,而后发挥“钞能力”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组建了一支拥有硅谷 + 汽车产业基因的核心团队。
后来,由于苹果在造车路线和方向上反复摇摆,也迟迟没有合作对象和形式落地,导致参与Titan计划的高管大量出走,项目也几度停滞。
到2022年12月,Titan项目迎来重大转变。有媒体当时获悉,苹果将推出电动汽车的目标时间推迟约一年,推迟到2026年,称苹果的Titan项目几个月内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因为高管面临这样的现实:在现有技术环境下,要造出一款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是不可行的。
但2023年开始迅速蔓延的AI热潮打了苹果一个措手不及,生成式AI成为苹果越来越重视的领域,最终筹备了10年的电车项目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7万亿美元芯片计划,OpenAI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一步?
在引领全球生成式AI大发展的同时,OpenAI的CEO Altman又有了一个宏伟目标: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Altman与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投资者进行谈判,以筹集数万亿美元资金,提高全球芯片制造能力。项目可能需要筹集多达5万亿至7万亿美元的资金。
知情人士指出,Altman建议OpenAI、各种投资者、芯片制造商和电力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将共同出资建立芯片代工厂,然后由现有的芯片制造商运营,OpenAI将成为新工厂的重要客户。
对于媒体报道,Altman并没否认,只是表示“7万亿美元”不准但AI确需大量投资,AI领域确实需要全球性的大规模资金与能源投资,以构建AI芯片及围绕其的基础设施堆栈,并最终向世界提供大量服务,让所有人从中获得巨大价值。
这一规模甚至令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相形见绌。要知道整个2023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不过也只有5270亿美元,这个数字到2030年也不过增长至每年1万亿美元。而根据行业组织SEMI的估算,去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
7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0%,可以买下英伟达、AMD、台积电、博通、ASML、三星、英特尔、高通、Arm等公司,剩下的钱还能再打包个Meta,再带回家3000亿美元。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称,“除非OpenAI确信,自己的技术就从根本上重塑整个世界。否则,人工智能就是处于极大的泡沫之中”。
数字货币转折点,SEC首次批准现货ETF
在经历2023年的盘整后,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货币2024年迎来关键转折点。
资金面上,在经历数年拉锯后,美国SEC于今年年初罕见妥协,首次批准比特币现货ETF,授权11只ETF上市交易。
比特币现货ETF早在2013年就已提出,在此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SEC的现任主席Gary Gensler及其前任Jay Clayton,都拒绝允许此类产品推出,理由是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担心投资者保护、市场操纵的可能性等。
然而,去年8月灰度(Grayscale Investments)在针对美国SEC的关键诉讼中获胜。华盛顿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法官在裁决中裁定,SEC批准比特币期货ETF的决定,而拒绝灰度将GBTC转换为现货比特币ETF的决定是“任意且反覆无常的”。
法院的裁决最终迫使SEC罕见做出妥协,通过加急模式批准了现货比特币ETF上市交易。
但对于整个加密数字货币界来说,真正的助攻来自特朗普。
为拉拢加密货币投资者,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向币圈抛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承诺,包括将比特币列为美国战略储备资产,开掉现任SEC主席、成立比特币总统委员会,鼓励发电厂强化电力供给用于比特币挖矿,并探索加密行业与电动汽车行业之间的协同作用。
共和党内部亲币圈议员提出更加激进的议案:卖黄金储备,买100万枚比特币。法案要求,美国购买100万枚比特币,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这将耗费约900亿美元。
伴随着特朗普胜选,整个币圈陷入狂欢,比特币单价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美元。
不过相对于币圈的FOMO狂欢,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则从债务角度给出投资黄金和比特币等“硬货币”的理由。
在达利欧看来,主要国家的债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未来这些国家不可能避免地会发生债务危机,而这将导致货币价值的大幅下滑。在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面临债务问题加剧的背景下,他倾向于投资黄金和比特币等“硬通货”,而避开债务类资产。
英特尔陨落:今年裁员规模创科技公司之最,股价年内跌去六成
伴随着英伟达、博通等半导体新王崛起,英特尔这家老牌半导体公司似乎正被时代抛弃,2024年公司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
公司先是8月财报爆雷:二季度营收同比不增反降,三季度指引最高下降11%;三季度EPS指引意外由盈转亏;1992年来首次暂停派息。
Q2财报后,公司股价一天内暴跌26%,这几乎是公司50年来最惨跌幅,仅次于1974年7月下跌31%。剧烈的抛售导致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4%,并拉低了全球半导体股。
为了挽救业绩颓势,英特尔今年8月宣布从第四季度开始将裁掉15%以上的员工,至少16000人。据独立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数据,英特尔的裁员规模创下今年科技公司之最。
分析认为,英特尔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没有跟上步伐。特别是数据中心业务。作为对比,英特尔最强劲的竞争对手AMD从中夺取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数据中心部门收入增长超一倍以上。New Street Research估计,到年底,AMD 的x86服务器处理器业务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0%,而四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5%。
然而公司的麻烦远没有结束 临近年末,英特尔CEO帕特·格尔辛格在上任三年后被迫离职,此举进一步加剧了英特尔面临的动荡局面。
据知情人士透露,格尔辛格曾与董事会讨论英特尔夺回市场份额以及缩小与英伟达之间差距的进展情况,当时双方的冲突达到了顶点。格尔辛格面临退休或被解雇的选择,而他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在英特尔的职业生涯。
现年63岁的格尔辛格曾被视为这家芯片巨头的救星。他在三年前上任后,公开表达了对英特尔的热爱,并誓言要让该公司重新夺回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格尔辛格十几岁时就加入了英特尔,但在2009年离开了公司,成为VMware的CEO。2021年回归后,他承诺要重新确立英特尔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这一地位已被台积电等竞争对手所夺走。
分析认为,格尔辛格的离职可能带来重大的战略转变,“先进制程”被叫停,“产品优先”成重心。接下来英特尔更有可能分拆旗下对内的芯片制造业务和对外的代工业务,因为即将离任的格尔辛格曾主张将它们合并,并大力发展英特尔的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股票融资费用,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Powered by 168配资网_本财配资_股票配资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